來自
新疆今年47歲的楊武興憑借著自己的勤奮和努力從最初的一名水泥裝卸工搖身一變成了一名遠近聞名的"黑雞大王",不僅實現了他自己的
創業夢想,還帶動起了富蘊縣喀拉通克鄉塔斯塔克村周邊的三百多名農戶一起走上了致富之路.

在2008年初還在打工的楊武興不顧家里人的反對,決定辭職出去創業.經過一番考察和研究,他了解到在上個世紀的六七十年代,富蘊縣哈薩克族的居民幾乎每家每戶都會養這種全身漆黑的
土雞,但是到了上個世紀的80年代,伴隨著內地新品種的引進,這種黑雞逐漸與其他品種的雞類進行雜交,到了2000年的時候就幾乎再也看不到這種黑雞的身影了."這種黑雞是個寶啊,我的創業項目就選它了!"楊武興抱著這種想法,開始到處去收購最正宗的黑雞,不僅跑遍了周邊的幾個縣市,甚至連住在深山里的牧民他都去找過,第一批也就收到了8只而已.后來在他馬不停蹄的收購和擴繁下,在2011年他飼養的黑雞達到了200多只.
為了擴大自己的養殖規模,楊武興賣掉了自己唯一的住房,住進了
養雞場旁邊的小屋.為了節約開支他還自創了孵化器,在經過不斷的孵化實驗后,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楊武興終于成功掌握了孵化的要領,小黑
雞苗的成活率也節節高升.
在2015年4月份楊武興還帶頭成立起了富蘊縣海興珍禽養殖專業合作社,在合作的帶領下一大批養殖專業戶也在迅速崛起,黑雞150元一只賣到了全疆各地.
現在在當地畜牧局和專家的指導下,楊武興開始選育提純,黑雞的數量已經擴繁到了4100多只,也讓哈薩克這個土雞品種得到了保護.現在楊武興所飼養的黑雞已經被自治區畜牧廳認定為新品種,目前正在向農業部上報申請,上報名稱為"富蘊黑雞".
楊武興稱他現在對未來充滿了希望,期待等申報品種認證結果出來后,他就要去建立起一個黑雞產品深加工公司,用工業化的理念來推動黑雞養殖產業化的經營,帶領更多的農戶與他一起致富.